休闲

星石投资2022年二季度投资策略:市场进入价值区域 重点关注航空旅游等四大方向

时间:2010-12-5 17:23:32  作者:探索   来源:知识  查看:  评论:0
内容摘要:2022年以来,美联储进入紧缩周期、海外地缘冲突超预期、国内疫情反复等利空因素接连出现,令今年开局尤为艰难。但机会永远生成于危机之中。当前数据显示,随着市场情绪降至冰点,股市的性价比已经来到历史高位。

2022年以来,星石美联储进入紧缩周期、投资海外地缘冲突超预期、年季国内疫情反复等利空因素接连出现,度投点关大方令今年开局尤为艰难。资策值区注航但机会永远生成于危机之中。略市当前数据显示,场进随着市场情绪降至冰点,域重游股市的空旅性价比已经来到历史高位。

往后看,星石我们对A股的投资长期信心来自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、长期风险化解带来的年季资产盈利质量提升,这是度投点关大方A股长期向上的坚实基础。

尽管眼前的资策值区注航宏观环境依旧复杂,但当前的略市宏观因素组合可能正处于最差的临界点上,考虑今年稳增长的战略性意义,当下的环境越是不利,意味着后续政策力量将更加积极,利好因素正在蓄力。一旦市场悲观情绪扭转,终将驱动当前超跌的A股市场向长期价值回归。

当下,转机正在酝酿。

长期:中国经济转型升级,中国资产盈利能力长期提升

股市向上的核心驱动来自企业盈利增长,背后的支撑是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前景。站在长期视角,我们能够看到中国产业升级正实实在在地发生,内生性动能不断增强,历史遗留的风险因素也已基本出清或可控,经济结构已经更为健康,而人民币资产正在成为全球的新共识。在此基础上,我们对A股长期盈利能力抱有坚定信心。

首先,中国经济结构更健康,内生动能正在不断强化。拆解中国GDP增长的贡献因素,可以看到近10年来我国已经退出以“负债-投资”为驱动的粗放型发展模式,消费等内生性动能成为了驱动中国经济的主引擎,这背后的驱动在于产业持续升级,推动中国逐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,从而带动中国人均GDP接近于高收入国家行列。

我们测算,目前我国拥有1亿左右大学学历劳动力,“工程师红利”已经有力支撑了过去几十年中国的产业升级;而到2030年,预计这一数量接近翻倍,到2050年接近3亿。在工程师红利未来20年持续释放的背景下,我们有理由相信,中国经济的增长动能是更加健康、更加坚实的。

第二,目前我国历史遗留的长期风险已经基本出清,经济稳健发展的信心更强。过去十年,政策对经济高速扩张时代形成的后遗症持续进行管控与调整,通过供给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,地方债务管理更加规范,金融部门实现去杠杆,房地产风险也在逐步拆解当中。目前来看,我国金融和实体领域风险已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优化,中国经济资产负债表已经逐步压实,经济结构健康增长是长期可持续的。

第三,中国竞争力持续提升,从现实中已经可以看到诸多印证:

一方面,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不断增强。一是出口产品结构明显升级,近20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提升了两倍,而以纺织品为代表的传统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降低一半。二是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也明显提升,过去我国外贸以附加值偏低、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地位较低的来料、进料加工贸易为主,2006年占比达48%左右,而2020年该比例已经下降至20%。

另一方面,人民币资产正在成为全球的新共识。2021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FDI为1734.8亿美元,继续创历史新高,同比2020年增速达20.2%,远高于2017-2020年3.5%的中枢水平。伴随着中国经济质量不断提升、中国工业体系出口竞争力不断增强,人民币资产的国际认可度明显提升,过去十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升值幅度接近30%,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扩大10倍以上。国际资本流向也反映出外资对中国的信心增强。

中期:外部不确定性增强,内部稳增长发力,宏观因子处于黎明前夜

当前市场所面临的宏观因子可能正处于最差的临界点:海外美联储紧缩初步落地,同时滞胀风险正在加大;国内经济基本面尚未显示出持续改善迹象,意料之外的疫情反复又进一步加大经济下行压力,而逆周期政策尚处于发力初期。考虑今年稳增长的重要意义,当下的环境越是不利,意味着后续政策力量将更加积极,最坏的时刻正在过去。

01

海外环境复杂多变,全球不确定性增加

一方面,目前美国通胀已经创40年新高,而刺激政策后继乏力,海外“滞胀”风险正在加剧。2021/2020年美国财政赤字率高达12.4%/15%(对比疫情前不到5%)。目前美国居民储蓄率已经回归疫情前水平,但消费仍旧高于趋势水平,后续回落压力较大。2月实际个人消费支出环比降低0.4%,表明40年来最快的通胀上涨速度正在抑制消费者需求。此外,目前美国库存同比处于高位,从过往库存周期经验来看即将进入去库存阶段,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也将趋弱。

另一方面,控通胀已经成为美联储当前第一要务,3月份美国首次加息已经落地,5月或将公布缩表计划,全球低通胀、低利率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。

02

中国稳增长意志坚决,政策发力更积极

一方面,2022年国内面临千万体量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,叠加疫情反复、海外地缘风险等因素,稳增长是重要的战略诉求。从政策表态来看,2021年下半年以来高层会议表态持续转暖;2021.12.1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提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”的基本路线,基本确认政策周期中的调结构阶段结束;2022.3.16金稳会再度重申“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,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”,再次确认政策重心转向“稳增长”。

另一方面,国内稳增长既有意愿、又有空间,财政、货币政策组合更加积极有力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.5%,高于2021Q4增速,是自2012年以来经济增幅趋势性放缓的大背景下首次逆势向上制定目标,反映高层对稳增长的坚决意志。尽管市场对中国政策空间存在种种疑虑,但目前看,2021年宏观杠杆率下降6.3%,是1995年以来降幅最大的一年,叠加产能过剩、地方债务、影子银行、房地产等风险因素得到有效治理,同时中美实际利差仍大,客观上为稳增长政策发力腾挪出空间。

03

消费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,改善空间显著

消费作为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板块,长期需求确定性强。疫情后居民部门留存了大量的超额储蓄,而当前恢复情况仍低于疫情前,客观上讲消费理应还有较大的潜在恢复空间,将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。

消费需求复苏的瓶颈始终在于疫情对消费场景和消费信心的约束,但目前看,居民消费的堵点因素正在逐步打通,当前的困境正在成为未来的拐点因素。

一方面,防疫策略优化路径已经越发清晰,终将向生产生活影响最小的道路演进。近期修订的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(试行第九版)》进一步优化“动态清零”策略,包括:1)确定更为科学的检测标准(Ct标准值从40降到了35);2)缩短无症状、轻症感染者的隔离时间(由14天降低到7天)。

此外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选择8城市作为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试点地区,探索有序放开的路径,同时国内第三针剂疫苗加快推进接种,为防控路径的优化提供了可能性。

另一方面,当前稳增长政策已经进入集中发力期,政策将沿着“稳增长→保就业→改善收入”的链条改善消费意愿,2022Q1央行储户调研显示“更多消费”占比23.7%,同比增长1.4pct,居民消费意愿仍在上行通道中。

此外,供给出清的力量不容忽视,消费盈利弹性巨大。过去十年,诸多传统消费品制造业、线下服务行业供给大规模出清,行业资本开支规模近几年大幅下滑,意味着未来的增量供给十分有限。与此同时,上市公司市场份额持续扩大,议价能力不断提升,在上游涨价的环境下能够具备较强的成本转嫁能力。

去年下半年以来,国内消费龙头普遍提价转嫁成本的上涨,初步验证了供给的出清逻辑。供给完成出清后,需求一旦回归常态,行业景气将出现明显加速,盈利增速有望显著改善。

copyright © 2025 powered by 刻不容松网   sitemap